从业人力资源管理二十多年来,从围墙内跳到围墙外,从单一行业到多个行业,从纵向再到横向。现在依旧面临着HR从业环境的困惑,我想用十二个字表达这种困惑。
“无专业、无重心、无价值、无前途”。
为何用了引号,其实这个行业本不应该是这样,但我们为何又做不出老板想要的样子,也活不出自己应该活成的样子。
最近发生的一些真实案例,让我陷入沉思:
1、企业是老板一个人的吗?为何总是迁就一个人? 2、老板为何不果断?为何不决策?为啥不授权?授权为啥不清晰? 3、企业整体职业素养太差,高管都没有大局观,HR想做点事真的这么难吗? 4、人力资源工作都可以忽视,想改就改任意推翻? 5、HR为何被边缘化,既不能成为老板的红人也成不了其他部门的朋友? 6、HR从业者的尊严都被肆意践踏,为何总不能挺直腰杆说话呢?
相信大部分HR都想在企业中干些实事、有价值的事,但是想做成并不容易,我感同身受。结合我们HR面临的真实处境,我借本文和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应对心得和策略。
HR的真实处境
图源/www.protocol.com
场景回放1
HR想做点事,阻碍重重
一位知性的女性HR,从事HR10多年了,多年的管理岗位经验,比较上进,主动性极强,也比较热心。去年年中进入一家规模中型的工程项目类公司,担任人力资源部经理。
刚进入公司时信心满满,斗志昂扬,大胆改革创新。半年后就遇到极大阻力,棱角被抹平激情被浇灭。问题在哪里呢?
每次把做好的方案拿给老板过目时,老板就一句话“跟其他部门负责人沟通一下,看看他们是啥意见”。
好像老板很明主,很放权,但实际把困难抛给了这位HR。
因为公司工程技术部总监比较“厉害”。例如,公司要召开年终述职大会,管理人员大约40号人要参加述职。公司管理层也确定了时间,通知已下发,但临近会议的前两天因工程技术部总监有事请假,年终述职会因此延迟足足一周才召开。
同样是这个总监,另外一件事:
公司根据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做空气净化工程到年底基本没活干,每年小年就可以放假了(公司也能节省相关成本)。但工程技术部还有点技术上的事需要几个人值班处理,公司也统一给予加班费并允许年后调休几天。可这位总监却发话,要么工作开年再做,要么大家都不放等这些技术上的事处理完了再放。老板也拿他没办法,只能延后几天一起放假。一大堆人无所事事还白白浪费水电费。
听完案例,我只能安慰她不要着急,要干出一点成绩总要有耐心和坚韧的毅力。
场景回放2
HR的话语权待提升
本土一家上市企业的HRVP也遇到同样尴尬的事。
我们年前与他们谈一个《团建+沙盘内训》的项目,反反复复让我们跑了五次才签订合同。
第一次跟HRM交流了解需求然后做方案报价。第二次与公司HRVP针对方案再细化流程等,本以为可以了。
过两天又接到电话说公司财务总监还要跟我们沟通,我们一脸茫然又去了,财务总监开始高高在上,认为自己啥都懂啥都专业,把自己对团建、沙盘的认知给我们叙述了一遍。我也毫不客气的给他上了一课,嚣张的气焰有了收敛,但事还是没有定论。
两天后又接到电话,说周日还要跟他们老板亲自谈,我们去了发现,只有老板和副总、财务总监,HRVP却没有在场。交流沟通半天,方案仍然没有定,仍然是老板和副总谈了一大堆非专业的建议和论调。当然我们也只能参考性地调整方案。
又过了两天接到电话说可以签合同了,我们再派人过去签订合同,至始至终没有看见HRVP的声音。
HR向前一步,真的很难吗?
以上两个案例只是一个窥视镜,虽然不能无法全面反映我们HR的处境,但他们透露出的核心问题,我想是我们HR从业者都会遭遇的迷茫困惑。
直面问题,我们该如何如何向前一步、自谋发展?我们的挑战点主要在于几个方面:
3. 从HR自身角度来看,我们自身的专业度和我们的影响力是制约发展的一个因素。很多人力资源受到阻力就立即退缩,不敢跟老板较真,不敢跟其他部门的头较真。
行有不得,先求诸己。要改变我们自己的处境,就不能丢掉“较真儿”精神。
我刚进入一家世界500强系统时就遇到一件非常尴尬的事。当时是8月份要做第二年的预算,各个部门都要根据预算要求做部门的人员编制。收到各个部门人员编制预算时,销售市场中心人员编制增加了60人,不但远超预算还没有增编的充分理由和依据。
就这事我与销售市场总监接上火了,我与部门同事连续熬夜3个晚上,把公司前3年的相关数据做了精准分析,也找兄弟单位和同行朋友要了很多数据,然后会议上就人员编制预算做了详细分析讲解(参考下图)。
谈这些问题时,我也并非完全站在HR专业角度,而是从行业结构、企业产业结构等综合角度来推论。
通过所有数据展示,总经理也感觉惊讶——原来与同行和兄弟单位相比差距非常大,他最后做出决策,全公司各个部门原有人数编制保持不变,销售市场新开区域达到人均销量才允许增加对应人员。
从此以后,没有哪个部门再对HR工作指手画脚。
“较真”是对自己的岗位负责,对岗位的尊重和敬畏,更是对组织负责。但“较真”也需要有勇气,需要讲究艺术和策略,更需要有专业的支撑。
其实,HR最难的地方在于与老板较真、培训老板。
老板听进去了,老板真正理解了其他事都不是事。但要把老板的思想认知打通确实不容易,好比摸老虎屁股,搞得不好位置不保。
不过,“人影响人”说起来比较难,其实换个思维或角度其实就简单了。尤其是做管理工作思维非常的重要,很多时候同一件事张三去沟通就说不通,换个人去就很愉快的搞定。
HR管理者在思维方面,甚至需要比其他管理者更开阔、更开放,同时更具系统性和前瞻性,销售管理跟人打交道可以采用五花八门的招数包括江湖套路,但HR采用江湖套路可不行。
具体HR需要具备哪些思维呢?我将其总结为七大思维。
1、战略思维
站在山顶看山下的问题,这才能看清我们该走的方向,看清楚我们发展的脉络,看清楚我们的入口和出口,看清楚内部的问题与焦点所在。
Copyright C 2019-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怀才当遇人才科技集团 赣ICP备20001974号-1
地址:江西运营中心: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VR产业基地4A写字楼6楼 EMAIL:admin@hcdyhr.cn
Powered by 怀才当遇人才科技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