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思辨者”,而另一种就是“吃瓜群众”
战略思维这种自上而下的方法从认知方向、顺序上颠覆了厚积薄发的传统专业思维。
战略思维是“结构化战略思维”的简称。
这种思维方式不会因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而纠结,往往直接从问题本身(“上”)着手,仔细推敲问题本身的定义和准确性,用结构化战略思维“切”的方法分解问题,并用严谨的逻辑全面地提出假设,而后或通过对数据的采集与分析证实假设,或推翻已有假设并建立新的假设(“下”),如此循环而深入地验证假设。不断探究深“挖”问题核心,以获取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
战略思维要求我们超越问题的细节(比如科技),从更高层面看待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
首先,分解出来的框架在逻辑上是无懈可击的。就连“鸡蛋里挑骨头”的苛刻受众也很难找到逻辑上的纰漏。
其次,这套结构超越了具体产业或项目背景,是具有十足普适特性的框架。也就是说,我们完全不需要了解特定问题的背景,只要是相同或接近的问题,以上框架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
切的基本原则-MECE原则(Mutually Exclusive,Collectively Exhaustive),(1)子分类相互独立无重叠;(2)子分类加起来穷尽全部可能。
一、切名词:
例如切分人可以从以下多个维度切分:职业、地域、性别、是否思考等。
二、切问题:
“切”问题主要有4种方法:公式法、子目录列举法、流程法和逻辑框架法
(1)公式法:例如利润=收入-成本
(2)子目录列举法,把想到的下一级都列举出来
(3)流程法,顾名思义就是把问题按照某种流程步骤串起来。流程法往往应用在存在线性发展或生命周期的品类上。制造业的产品基本都会经过研发、生产、市场和销售以及售后服务这4个流程阶段
(4)逻辑框架法是按照逻辑叙述常见的粗线条判断框架,比如内部vs外部、主观vs客观、优点vs缺点等对问题进行初步切分。
以上两种不同的切法,针对同一个问题就可以切出不同的逻辑树。
结构化“切”的高要求是遵循“3-3原则”,即面对任何问题,都能用维度准确“切”分,然后再纵向深入“挖”到至少第三层的细节。完成一次完整分解之后,能跳出已有的逻辑框架从全新的维度再做两次或以上类似的“切”和“挖”的练习,共建造3个或以上不同的逻辑树,每个逻辑树都有至少三层细节。
多维图谱是思辨者结构化战略思维升级的必备武器
一个思考者要从三个以上的维度思考才会更深入,以下是两个多维度图谱的示例。
问题来了:
一、如何进行app的改版升级?(口袋e举例)
可以从哪些维度进行思考呢?这是一个问题,需要被切
1、公式法不适用
2、子目录法通常放在第二级
3、流程法:这个可以,例如一个用户使用app的流程
(1)时间线维度,早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分别做什么
(2)工作场景维度,晨会、做计划、开拓客户、开拓人力、出单、查询业绩
4、逻辑框架法:
(1)已有功能vs缺失功能
(2)高频功能vs中频功能vs低频功能vs无人使用功能
Copyright C 2019-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怀才当遇人力集团 赣ICP备20001974号-1
地址:江西运营中心: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会展路545号红谷城投大厦10楼 EMAIL:admin@hcdyhr.cn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