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面往往会考察候选人这几个能力:
1、表达力、情商表达力很容易就能表现出来。一些面试者在回答问题时,没有任何的重点,从头到位你都不知道他在表达什么,而一些面试者在表达的时候遵循总-分-再分的逻辑进行表达,我们俗称的
金字塔原理,这种表达方式很容易就能让人抓住重点,也知道你做出的成绩以及做过的事情。
建议大家学习一下什么是金字塔原理,可谓是让面试官一下抓到重点的必备法器。
面试不是你说的多就有价值,而是面试官听到了多少才更有价值。情商体现在一些娱乐性的话题,没必要对面试官溜须拍马,只需要好好表达自己就可以,能够正常的沟通即可。
在面试中不亢不卑的态度也很重要,无论职位是你多么的期待。
2.工作稳定性
很多人会忽视这一点。在面试中有一个问题是HR必定会问到的:“你为什么想离开上一家公司?” 这个问题一定要小心回答。
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讲,一个专业能力70分但是在上一家公司做了3年,和一个专业能力90分但是过去一年已经换了3家公司的人,绝大部分都会选择前一种人。做出这个判断的依据是投资风险回报。
企业看中的是人才长期持续带来的稳定价值输出,而跳槽过于频繁的人很大可能是看中的只是短期个人的薪资抬头增长,当企业和个人的价值观发生差异时未来工作中将会出现很多问题,这个就是风险。
无论是创业型公司还是成熟的大公司,人才的稳定性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回答这个问题时,尽量避免诸如“薪资不理想”,“加班太多”,“老板太严苛”等过于个人主义的回答(即使确实是如此),试着站在企业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如何既能体现自己的思考又能给面试的公司带来可想象价值空间的答案,譬如“想尝试新的平台和挑战,拓展自己的职业技能。”
或者“过去的经历锻炼了我强大的独立作业能力,现在我想向管理层面发展,带领团队。” 这些既能解释跳槽的原因,又能给新公司带来可想象的价值空间。
3.
主观能动性我有很多
猎头和hr的朋友,聊天的时候跟我说他们特别喜欢面试性格外向的人。为什么?因为外向的人更善于展现自己,他们会更积极地和你沟通,而不是像挤牙膏一样问一句答一句。优秀的面试者会基于一个问题展开放大来讲,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展示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传递给面试官,这个情绪影响非常重要,重要到能够影响到面试官对你个人工作和处世态度的判断。
大多数人,在面试的时候忽略了这一点,
面试官问什么就答什么,而不是揣摩面试官问题背后的动机。以下是我总结的几个常见的面试问题以及背后的动机:
1)谈一下你过去的工作经历?(或者介绍一下你在XX公司的工作) 动机:考察面试者过去相关工作经验中和所招岗位的匹配程度。
这个问题的回答技巧不在于多,没有必要把所有工作内容都说出来。只需要挑选和面试岗位最相关的经历。
比如,你面试的是一个移动APP的产品经理岗位。通常这个岗位的职责是产品初期的规划(行业纵深了解和
用户需求分析),产品原型的规划(用户体验和产品设计),开发进程的协调把控(项目管理)等,那么最好的回答是介绍自己过去经历中完整地带领团队开发一款产品的过程。
更高级的还可以借题发挥,通过经历的介绍潜移默化地将个人的优秀品质和特长技能融合其中。而不是浅显地谈自己曾经带领团队,开发产品,研究用户,做数据分析等等。这些都叫废话,叫不动脑子,只不过是把招聘需求上的文字再背诵一遍而已,对于面试官而言没有任何价值。
抓住最相关的经历,讲地越具体越好。2)过去工作中曾碰到过什么困难,后来你是怎么解决的? 动机:考察面试者在逆境挫折中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如果HR问了这个问题,我猜你面试的这个岗位应该不会很轻松,但是挑战往往和机遇并存。这个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展示你有多么聪明经验有多么丰富,而在于你面对困难时的心态是否足够冷静,是否一遇到问题就推卸责任,是否能够通过有条理的逻辑分析找到问题的关键并最终解决问题。
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是挑选一个曾经让你觉得整个人都要崩溃的困难,详细阐释这个问题给你带来的阻碍有多大,你尝试过多少种解决的方法,你是怎么失败的,最重要的,你从失败的经验中总结出什么教训。
这个问题考察的是一个过程,而不是最后的结果。 3)你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什么想法? 动机:考察面试者未来在公司的成长空间以及和公司未来的发展是否匹配。
这个问题属于典型的“醉翁之意不在酒”。看似关心你的职业发展,甚至有的HR还会给你一些善良的建议,但这些都是表象。
这个问题实质上考量的是你以后会不会以及适不适合继续呆在这家公司。换句话说,HR不希望招来一个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公司的发展大相径庭的人。 如果你确实非常想去这家公司,建议你之前对这家公司做一些简单的调查。商业新闻,行业研究报告,人物访谈,朋友或猎头的内部消息等等,从这些资料中找到这家公司未来发展计划的一些端倪,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有倾向性地编辑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
比如,我曾经面试过一家广告公司。面试之前通过朋友的内部渠道知道对方刚接手一家大型汽车企业的年度生意大单,接下来还会接手更多的汽车品牌客户。在面试的时候我被HR问到自己未来的
职业发展规划。那时候我之前只做过一年不到时间的汽车品牌客户,由于提前得到了这个信息,我的回答就很有倾向性。我当时是这么回答的:
未来3-5年我希望能够向汽车领域发展,因为我本身对汽车就比较感兴趣,自己也开车。之前虽然主要做的是快消品牌,汽车客户的相关经验不多,但是我学习能力比较强。而且汽车客户通常预算庞大,有足够的资源在市场营销上做出很多大的动作出来,这个也是我未来希望能够多多参与的。
这个回答传递给HR 3个信息点:
1. 我的未来职业规划和公司发展计划相符;
2. 我愿意投入精力去深入了解和学习汽车行业;
3. 我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希望能在这家公司干出一番大事业。
这是每个HR都喜闻乐见的回答。
4)如果来我们公司,你对薪酬有什么期望? 动机:考察的是面试者对于行业的了解以及对自己能力的评估。
这通常是最后的问题也是最“刺激”的问题。拿捏不好就有可能错过这个工作,或者,自己吃亏。
这也是一个互相博弈的问题,我的建议是回答之前做足调查工作。 通常大型的猎头公司网站上(如Kellyservice/Hudson等)都有年度的行业薪酬
白皮书报告,大家可以下载来看,上面不同行业,不同工作年限对应的岗位年薪都有一个范围的参考标准。这是你进行博弈的底线。
对这家公司的调查,通过身边的朋友、同事和猎头打听这家公司的薪酬水平。通过行业新闻,八卦打听这家公司的业务运转情况,通常业务运转良好或者行业排名靠前的公司在薪酬上不会和你斤斤计较。
对招聘岗位的调查。了解这个岗位的工作是否需要有超出一般专业技能之外的技能,这个可以作为你要求涨薪的额外筹码。比如我一个朋友曾经在一家Local的广告公司负责客户服务工作,公司几乎所有人都不怎么说英文,但是客户方的高层有外国人,有一些重要的会议需要全英文的Presentation。